合作金庫銀行
淨值:117,094M
資產總額:2,603,081M
存款餘額:2,146,472M(2)
放款餘額:1,806,530M(2)
國內分行家數:299
員工人數:9,223
臺灣土地銀行
淨值:105,012M
資產總額:2,146,032M
存款餘額:1,871,389M(3)
放款餘額:1,658,707M(3)
國內分行家數:148
員工人數:5,925
兆豐銀行
淨值:155,455M
資產總額:2,029,472M
存款餘額:1,514,039M(6)
放款餘額:1,309,500M(4)
國內分行家數:107
員工人數:5,114
存放款量皆僅次於台銀,若以分行家數與員工人數來看,則超越台銀,穩居國內第一大,因此,有些媒體會稱合庫為台灣最大銀行。只是,合庫銀的淨值比兆豐銀低,存放款量與資產總值與土銀相差不遠,但分行量與員工人數卻遠多於兆豐與土遠,可見體質呈現虛胖狀態。儘管接近300家分行威力驚人,不論是行舍資產,全員行銷,或者是對能見度而言,都有正面的幫助,但合庫對此卻有苦難言。
銀行合併除了增加資產規模與存放款量外,正常也是為了找到一個大幅裁員的理由。把老的貴的砍了,換成一堆年輕便宜的人,節省成本就是增加收益,又省下退休金,效果立竿見影。一般合併時,都會找體質比較好的銀行合併,除非像外商是為了增加分行據點且又準備大規模砍人,才會去接受一堆負債累累的銀行。而合庫,卻無法選擇合併對象,甚至也無法大刀闊斧,只能默默的概括承受。
三百家分行與九千多個員工不只在官股行庫是個巨大的存在,即使是對民營銀行而言也是個令人驚訝的數字。官股行庫不像民營銀行在人事上具有彈性,一旦人招進來了與分行開了,易放難收,幾乎動彈不得。因此,即使許多分行幾乎就開在隔壁,不管內行還是外行人一看就知道根本只是兩家分行互砍,有壞沒好,合庫依然無可奈何,只能靜待時間的流逝,希望有一天這問題會自己解決。
合併本來就是一件複雜的問題,又在接近不能裁員的前題下執行,更是讓問題複雜化。即使是台銀併中信局的大併小,在某些舊中信局的分行,依然有文化不合與理念衝突的問題。又若像交銀與中國商銀幾乎同等的合併,但在兆豐金的總部,依然聽說中間有一條傳說中的走廊,將兆豐分成了二邊,一邊是交銀,一邊是中國商銀,彼此水火不容,至今仍是個難解的迷。
而合庫比台銀與兆豐銀更加的不幸,中信局體質良好,而且有許多獨佔業務,對台銀利多於弊。而交銀與中國商銀體質相似,合併成兆豐金,兩邊都沒用舊名字,也算公平,而且一加一大於二,即使短期內有交銀與中國商銀整合的問題,但短空長多,以後發展可期。而合庫,卻是被迫接受了賣相不佳的農民銀行。換言之,就是政府不知道怎麼處理農民銀行,所以逼合庫娶回家伺候,反正合庫已經民營了,要怎麼對待老婆是合庫的事,可跟政府沒有關係。
農民銀行本來就是個大黑洞,除了一大堆莫名其妙的放款之外,員工的素質也遜於合庫。某種程度而言,合庫的定位本來就與農民銀行類似,所以叫合庫收農民銀行也算說的過去,但規定合庫娶回家之後不能休妻,則讓合庫不知如何是好。原本,官股銀行的積極度就不如民營銀行,而農民銀行在態度上又比合庫消極一點。加上合併之後,許多農民銀行的人知道未來升遷定以合庫原本的人為主,所以心一橫,原本養老的心態直接改變成待退。
於是,農民銀行灌進來的存放款量與資產讓合庫成了僅次於台銀的第二大銀行,但同時也附送了一堆地點重疊的分行與一大堆沒有戰鬥力卻又薪水領多多的老人。而且,很矛盾的是,即使合庫的分行數已經遙遙領先其它銀行,但因為大部分分行地點相近,而且某些分行並不具戰鬥力,所以合庫選擇將這些新收進來的分行視而不見,以舊合庫的的思維去考慮市場,因此有時候還是會得出某些地方需要新設分行的結論。
然而,三百家分行與合庫響亮的名頭依然令人驚豔。不像台土銀每年只以達成法定盈餘為滿足,合庫全員行銷,有一種剛從純公營掙脫出來的活力,加上獎金的激勵,所以積極衝刺,不論是傳統的房貸,還是聯貸案,到處都看的到合庫的拼命。因此,雖然多了農民銀行這個拖油瓶,合庫依然家大業大,而且仍有不少人認為合庫還是公營銀行,所以近年來繳出的成績依然亮麗。
只是,過多的分行與冗員卻讓合庫將大部分的精力留在內部整合上。因為農民銀行的起薪比較低,為了取得一個不公平的公平,順便減少人事成本,所以合庫招新人時,五職等將薪水變成了不到三萬,等於變向的減了一職等,幾乎為所有官股銀行中最低,即使慕名報考的人數依然眾多,但相對低的薪水與不適應合庫與農銀尚在整合中的文化,讓合庫新進人員的流動率並不低。
照理說,合庫的員工眾多,而且照官股的人才培養邏輯,正常不會缺徵授信人才。招外匯人才是因為英文好的人不多,而且英文能力很難在工作中培養,會就是會,不行就是不行。招理財人才是從以前到現在,官股就沒有人知道理專是什麼東西,所以對外招募也是正常的。而剩下的自然是招櫃員,照著以前的模式慢慢耗到徵授信。而沒想到,合庫竟然直接招募有經驗的徵授信人才,可見要嘛合庫不想讓農民銀行的人做徵授信,要嘛就是農民銀行的人連做徵授信的能力都沒有。不論是那一項,都反映出了合庫內部的矛盾。
除了起薪比別人低,在合庫的升遷也是非常困難的。沒辦法,合庫民營化晚,而且又收了一堆農民銀行的老人,所以老人比其它官股銀行都多,加上其中的冗員比例又比其它官股高,所以只能將矛頭只向新進員工。因此,新進員工除了起點低,在升等的過程中也不如台土銀這種純公股的明確,當然也不如三商銀慢慢建立起來的制度,而是充滿了不可知的變數。
除了基礎的福利與升遷比較差之外,在合庫想升上管理職更是困難。要升管理職就要有缺,而正常要有人退休或者是開新分行。即使大家都說台灣已經OVERBANKING了,但相對於合庫的三百間分行,其它銀行,不論公營或民銀,都還有機會開新分行,只有合庫是要往瘦身的方向邁進。但諷刺的是,即使知道目前分行太多,但複雜的人事問題,讓合庫只能靜待老人們的慢慢退休,慢慢的調整分行的數量與位置。
只是,目前為了維持三百間分行的營運,所以合庫還是招了一堆新人,而且每次都是大手筆的二三百人。但以三百間分行量進來的新人,在未來可能要面臨縮減分行量的職缺,原本在官股要升遷到管理職就已經不容易了,更何況是要面對未來更少的分行管理職缺。當然,隨著分行量的減少,總行的職缺也有可能會減少,所以對合庫的新進員工而言,現在所看到的機會並不是機會,而且要考慮到未來十年或十五年的發展。
當然,也有人認為銀行大就是美,所以三百家分行是個相當具有優勢的數字。因此,合庫的升遷機會比其它官股來的多,畢竟分行多就代表的管理職缺多。而且,三商銀已經民營化很久了,加上目前一直優退,所以表示老人愈來愈少,老人少退休的人就少,那自然管理缺就少。反之,農民銀行老人一堆,而且終究會老去與退休,老人多也表示退休的人多,退休的人多所放出來的職缺就多,那自然升遷就會比其它沒有那麼多老人的三商銀快一點。
原本官股銀行就會有許多老鳥佔爽缺的情況發生,但合庫再增加了農民銀行之後,這種情形更是變本加厲。新進人員要做的事只會比其它官股銀行更多,但即使祖產雄厚,在增加了農民銀行這些老人之後,似乎被稀釋了不少,所以福利也是每況愈下。而在不久的將來,這些老人們退休所需要的退休金更是令人不敢去面對,即使目前獲利情況不差,但這卻是不能承受的重。
至於之前大名鼎鼎的MA海外名校留學方案,更是比台銀的五六七八九職等的考試更誇張,即使唸到華頓商學院回來,也只不過是職等比較高一點的辦事員,一切還是要論資排輩慢慢熬,也無英雄用武之地,這對留學回來的人情何以堪。而對其它合庫員工們而言,未嘗不是一種折磨,讓已經夠矛盾的合庫更加的混亂,自然最後就只能不了了之了。
因此,合庫是二面刃,龐大的分行量與眾多的老人,最晚民營化的優勢與劣勢,都具完全相反兩面的解讀。因此,要進合庫之前,必需要先認定,三百家分行會不會大幅縮減,如果會,那未來升遷不易,如果不會,那以後應該是比其它官股行庫還容易升官一點,這像是個賭博。但合庫的起薪比其它官股低卻是個不爭的事實,而目前與農民銀行的整合依然需要時間,若不幸被派到原農銀的分行,那要有更多的覺悟去面對人事問題才是。
LINTAN 2010/12/5
來源:http://www.wretch.cc/blog/lintan512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